近日,太原一家餐廳推出千元下午茶,購買者可與非洲獅幼崽親密接觸,引發社會關注。 這家餐廳將野生動物用於商用,是否合規合法?據報道,該餐廳所屬的餐飲公司的確獲得了山西省林業和林草局許準的購買、人工繁育、引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行政許可,其中包含引進兩頭非洲獅。但是,許可內容欄顯示“同意用於科普展示”。顯然,讓食客抱著小獅子合影遠遠超出了“科普展示”的範圍。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動植物處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明確表示,動物和人零距離接觸是禁止的。 在這場人與動物的“越界互動”中,遊人和動物的安全都暗藏危機。幼獅看似萌態十足,但仍屬於猛獸,存在致傷風險。今年4月份,一名遊客在泰國一家咖啡館與幼獅互動時被其咬傷大腿。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幼獅尚未成熟,長時間與遊客頻繁接觸,易產生應激反應,影響其生長發育。 當前萌寵經濟火爆,一些群體不滿足於擼貓遛狗獲得的情緒價值,而把獵奇的目光轉到野生動物身上。更有群體熱衷於打卡網紅動物,跟風追逐“潮流”。一些景區和商家迎合這種需求,製造“稀缺性體驗”,將野生動物異化為萌寵玩物,進而獲得不菲的商業利益。不久前,某酒店推出“小熊貓叫早”服務,房間每晚售價2000-3000元,讓小熊貓爬上床鋪與住客互動,任人撫摸,引發不少爭議,被當地林業部門叫停。 遠觀而非褻玩,是對野生動物的尊重,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要求。誠然,人們有親近大自然的需求。不妨通過技術創新,在不幹擾野生動物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滿足這一需求。 例如,利用互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術打造數字科普體驗平台,戴上VR眼鏡,遊客便可“進入”野生動物生活環境,獲得與野生動物進行“親密接觸”的生動體驗。亦或,在野生動物活動區域安裝高清攝像頭,遊客通過景區小程序實時觀看直播,係統自動識別野生動物行為並推送科普解說,遊客可在APP上虛擬投喂。 野生動物的魅力在於其自然的狀態,而非被馴化成“互動工具”。拉開觀賞距離,反而更能體味自然之美。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台“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孩子媽媽錯把36E低胸吊帶自拍發家長群,群內截圖流出被老司機玩壞了哈哈 他是毛主席的好幹部,1979年判刑13年,2004年去世十萬人沿街磕頭 《編碼物候》展覽開幕 北京時代美術館以科學藝術解讀數字與生物交織的宇宙節律 “想讓孩子變笨你就這樣做……”醫生反向科普,突然全記住了。網友:全中,趕緊改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