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韶關市仁化縣,遠遠就能望見翠竹成蔭,小微濕地、道路沿線、基建設施的竹元素隨處可見,訴說著“中國毛竹之鄉”的產業脈動。在這裏,一根根竹子正經曆“七十二變”的奇妙旅程,從竹林撫育、竹筍加工,到板材生產、農文旅融合,生態稟賦加速轉化為經濟動能。近年來,仁化縣更是躋身成為全國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首批廣東省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基地,南粵大地“綠美”實效不斷顯現。 仁化縣地處粵、湘、贛三省交界處,水熱條件優良,竹類資源多達40餘種,以毛竹、撐篙竹、麻竹居多,竹林種植麵積42萬多畝,在全縣109個村委會中,擁有萬畝以上竹林麵積的就有14個,是廣東省毛竹種植大縣。 在仁化縣石塘鎮上中坌蘆頭水村,連綿青山間,數百畝竹海隨風輕搖。劉學文是這片綠色寶藏的守護者,這位從廣州返鄉創業的新農人目光堅定:“2010年我回到仁化,就盼著用這滿山竹子,培育鮮嫩清香、脆爽甘甜的甜竹筍。” 每年5-6月,鮮嫩的筍尖破土而出,盛夏7-8月迎來采收旺季,畝產量高達千斤。劉學文告訴記者,除了常規種植,剛采下的鮮筍,一部分被製成色澤金黃的筍幹,封存自然本味;一部分經古法醃製,化為酸爽開胃的酸筍,由收購商運往各地;剩餘的筍絲,則送往合作工廠深加工。 小小竹筍,撐起了劉學文的創業道路,年收入穩定在30餘萬元。去年11月,當地成立了上中坌粵美甜竹筍專業合作社,計劃以“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摸索多種經營、促進林農增收的路子。 線下門店的貨架上,一袋袋糯米筍、煙筍尖整齊碼放。“香蕉视频一区在线观看仁化的竹筍特別有嚼勁。”韶關小饞仙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郭恩生向記者介紹,小饞仙主打優質森林食品的定位,通過與科研院校合作,共同製定了“鎖鮮筍”國家級行業團體標準。除了鮮食,這一美味還可加工成筍醬、筍罐頭等,主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今年營收預計達到2000多萬元。 郭恩生還提到,寄生在枯竹根部的竹蓀鮮美爽口,是著名的山珍,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也是公司接下來林下產品的發展重點之一。 據悉,仁化縣實施4200畝竹林撫育示範工程,實行縣級竹筍收購初加工獎補政策,帶動竹農自主撫育10萬餘畝,新增竹林麵積約2萬畝。2024年年產大徑竹1680萬根,同比增長8.3%;年產竹筍1.23萬噸、同比增長16%。全縣還計劃流轉3萬畝竹林,探索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管理模式,讓竹農在“兩山”價值轉換中共享產業成果。 仁化縣大嶺工業園,機器運轉、叉車往來、工人忙碌。奧達膠合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達”)經招商引資落戶於此,依托科技創新與技術升級,與科研院所合作開發出高性能竹基複合材料,製備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並廣泛應用於集裝箱底板、包裝、戶外工程、棧道、快消品等多個領域。 奧達總經辦經理趙芳蓉向記者展示生產車間時介紹:“這裏都是定製化生產,單張75公斤重的竹集裝箱底板,重量與密度都很高,實現了‘以竹代鋼’的突破。眼下倉庫都爆倉了,一天能產出幾千張膠合板。”相較於鋼材底板,竹材底板更為輕量、防鏽,大幅提升海運裝載量,市場需求持續增加。 如今,奧達與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中鐵集裝箱公司、廣東富華國際集團等行業龍頭達成深度合作,成為全國最大的竹集裝箱底板生產供應商,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0%以上。 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記者了解到,奧達在林地培育基地和林下經濟投入約1.5億元,直接帶動農戶12000多戶,拉動上下遊關聯企業23家,帶動就業人員5000多人。隨著竹加工業的轉型升級,公司采購和使用原竹及初加工產品增多,帶動原竹價格從450元/噸上浮至600-850元/噸,讓竹農嚐到了實打實的甜頭。 “仁化縣大力支持企業竹林森林認證41萬多畝,成為全省首個通過竹林FSC森林認證的縣。”仁化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徐於冠表示,該認證是國際公認的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及保障竹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是竹產品打入歐美等國際市場的必備條件。其中,鴻偉木業(仁化)有限公司實施“以竹代木”技術改造,建成全國最先進竹木複合刨花板生產基地,並獲FSC-FM聯合認證,隨即獲得了全球知名家居零售商瑞典宜家家居的合作邀約,國際市場大門豁然敞開,帶動全縣竹製品出口增長35%,竹材年消耗量達71萬噸。 記者在走訪調研過程中了解到,過去仁化縣竹產業曾存在基礎設施較弱,缺乏竹林生產用道、灌溉設施等,竹林培育和經營管理粗放,產業布局不夠合理等短板。麵對這些卡點,仁化縣以林業高質量發展為動力,並主動向“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鋼”轉型,實現了蛻變轉身。正如一位企業負責人所說,“打通關節,需要政府的扶持、農民的參與、龍頭企業的帶動,缺一不可。” “我縣在推動竹產業全鏈條發展過程中,特別注重竹資源的生態價值轉換路徑拓寬。2024年,竹產業總產值突破15.79億元、同比增長36.71%。”仁化縣委書記陳夏廣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仁化縣協同省林科院、浙江農林大學等頭部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2個竹基新材料研發中心及2個博士工作站,獲竹產業專利授權55件。近日,新成立仁化縣南粵竹產業發展研究院,持續提升竹產業的科技“含金量”。 作為廣東省毛竹種植大縣,仁化縣按照“優一產、強二產、拓三產”的思路發展竹產業。陳夏廣表示,一產方麵,持續完善竹林撫育、砍伐、運輸等配套設施,將竹林撫育納入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進行實施;二產方麵,盤活大嶺工業園740多畝閑置土地建設毛竹產業園,逐步完善基礎配套設施,並成立由其任隊長的竹產業招商小分隊,開展鏈式招商,成功引進頂固全屋定製、軍安竹基新材料等項目12個、總投資17.66億元。三產方麵,以丹霞山片區被列為省級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為契機,結合本地豐富的文旅、紅色資源,深挖竹林生態文化,大力發展森林康養以及森林旅遊。 同時,高標準編製《仁化縣竹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明確了竹產業“2316”發展目標,即:到2030年,建成20萬畝現代竹林培育示範基地,建成竹材傳統加工、竹基板材家具、竹食品加工等3大產業集群,打造“錦江美麗竹林風景線張竹文旅名片,實現產值60億元。 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廣東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竹林種植已有2000多年曆史,竹林資源豐富,全省竹林地麵積789萬畝,穩居全國第六。《關於加快推進廣東竹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竹林精準培育,竹子精深加工,竹文旅康養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努力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力爭到2025年,全省竹產業綜合產值達600億元,到2035年,綜合產值超過12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