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心血管疾病患者超3.3億,糖尿病患病率達11.9%,主食營養結構失衡已成健康‘隱形殺手’,國家糧科院專家呼籲全民加入《國家全穀物行動計劃》,讓全穀物回歸餐桌。 而當世界全穀物產業迅猛發展時,我國全穀物消費占穀物消費的比例卻還不足1%,我國市場麵臨對全穀物認知不足、技術滯後、消費習慣固化三重壁壘。 在此背景下,萬穀會食品科技(廣州)有限公司以破局者姿態闖入全穀物賽道。2024年初,公司創始人扈華庚帶領團隊攻克了行業痛點——在位於廣州的智能化生產基地內,一套自主研發的“全穀物平衡營養米”生產線正高速運轉。通過精準控溫與微囊包埋技術,麩皮中的膳食纖維、胚芽內的活性營養留存率突破95%,一舉解決傳統全穀物口感粗糙、烹煮耗時的頑疾。 “科技不是把簡單變複雜,而是把健康變容易。”目前企業已申請7項發明專利,其中“低升糖穀物配方”與“複合營養強化技術”直擊糖尿病與亞健康人群需求。 拳頭產品“全穀物自熱米飯”可以在野外場景中實現15分鍾熱氣騰騰的健康正餐,重新定義便捷與營養的邊界。 萬穀會的規劃不止於技術。當行業還在教育市場時,其主九遊娛樂官方入口打品牌“萬穀會”已悄然構建“健康係統”: 科學配比重構主食邏輯:明星產品“全穀物平衡營養米”複合糙米、燕麥、黑米等多種穀物,契合食物多樣,穀物為主的健康飲食理念。 全鏈路品控建立信任:企業與全穀物原料產地構建閉環,打造“原料”+“加工”+“服務”體係,從種植穀物的土地農場到ISO認證生產線再到消費者的手中,每批次產品都可溯源。 場景化破圈營銷:在CBD健身房植入“健身能量米”,與三甲醫院合作開發“控糖特膳”,讓健康從概念落地為剛需。 這種“科技+場景”的雙輪驅動正撬動政策紅利。隨著《國家全穀物行動計劃(2024-2035)》推進,全穀物主食市場預計在2028年突破2000億元。已覆蓋華南、華東九遊娛樂官方入口市場的萬穀會,正借勢打造“全穀物+”生態鏈——功能性餅幹、特醫食品等新品類已進入中試階段。 “確診糖尿病那天,醫生吩咐我要吃糙米,那粗糙難咽的口感讓我徹夜難眠。”創始人回憶創業初心時坦言。 正是這段“把苦日子變好日子”的執念,驅動團隊在三年間跨越三大險峰:技術險灘:為克服全穀物“難煮”“口感不好”“難消化”的痛點,團隊在40℃車間測試了217種溫控工藝方案;認知鴻溝:深入社區開展千場試吃會,用“15分鍾美味”扭轉消費者偏見;渠道堅冰:開辟“醫院營養科+高端商超+戶外補給站”三維通路,讓健康觸手可及。 如今,當白領用全穀物便當替代外賣,當糖友群體主動複購低全穀物米飯,這家初創企業終於驗證了核心邏輯——科技的本質是讓人無需犧牲幸福感也能獲得健康。 站在智能化生產基地的觀景台,創始人扈華庚指向正在擴建的二期廠房:“香蕉视频一区在线观看要讓全穀物主食成本降低30%,走進普通家庭的日常餐桌。”據規劃,企業將聯合華農大學構建全穀物基因庫,開發適應不同地域口味的區域化配方,並借力資本擴張東南亞產能。 更宏大的願景正在醞釀。隨著國民營養知識普及,萬穀會計劃推出“家庭健康管家係統”,通過營養師為用戶定製全穀物膳食方案。正如創始人扈華庚所說:“當全穀物從‘必須吃’變成‘愛吃’,才是健康中國的真正勝利。” 一粒保留穀物95%營養的全穀物米,正撬動一場跨越千年的主食革命。這場用科技重鑄的餐桌進化史,終將讓健康從奢侈品變為基本人權——而這,正是中國新質生產力在食品領域最生動的注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